“宝贝,你们学校的老师说了没,区上的文艺演出什么时候演?这个六一你想怎么过?”80后妈妈王丽丽关切地问刚上一年级的女儿。“妈妈,六一是我们小孩的节日,能不能让我为我的节日做一次主?”还不满7岁的女儿萌萌竟然想给自己的节日做一次主。在得到了妈妈肯定的答案后,萌萌悄悄告诉妈妈,六一自己不想写作业,也不想练琴,更不想去画画,只想去广场喂鸽子,滑轮滑,看草地。看似简单的要求,恰恰反映出了如今父母“望子成龙”心切而强加在孩子身上超负荷学习带给他们的压力。
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来到我们身边,在孩子们心里这是一个快乐的日子,而在商家眼里这是一个重要的商机,不管是商场、超市还是零售商铺,早早地就开始了各种促销活动,使孩子心动,让家长行动。事实也证明,家长往往在这个时候更容易为孩子倾囊,在很多家长眼中,只有钱才可以满足孩子的需求。那么,在孩子们眼中,他们又对一年一度的节日有什么样的期盼呢?究竟怎么才能给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呢?请看我们随机调查的家长与孩子同一个节日的不同心理。
教会孩子在“突发事件”中自救
“着火了,快跑!”随着爸爸刘刚的一声叫喊,刚满6岁的鹏鹏在妈妈的带领下迅速冲到客厅拿起自己的玩具电话,拨打119。“叔叔,我的玩具房着火了,请您们赶快救援。”鹏鹏在电话中简单地讲述了起火的原因、具体地点后,迅速冲进了自家的卫生间,顺手扯下挂在毛巾架上的两块毛巾,打开水龙头沾上水,一块捂住自己鼻子,一块捂住妈妈鼻子,拉着妈妈往外跑......
看到这样的场景,或许谁也不可能把它想象成是简单的孩子游戏。正是在这样的游戏训练中,刘刚把一些应对家庭突发事件的自救办法教给了6岁的儿子。孩子也在游戏之中学会了应对突发事件的一些最基本的办法。如今只有6岁的鹏鹏不但熟练记住了火警119、匪警110、急救电话120,交通故障122等一些特殊电话号码,还学会了一些最基本的自救办法。
“孩子小不懂得逃生的基本技巧,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时,很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,因此,一定要教会孩子一些最起码的应对办法,我觉得这不管是对父母、学校来说,都应该补上这一课。”刘刚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,主要是2008年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.0级地震和2011年发生在日本的9.0级地震加海啸所造成的后果相比,日本在地震中的人员损失远不比四川。“日本人之所以伤亡少,就是因为他们在平时就接受了很多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方法。”刘刚说,“我们全家人已经商量好了,六一就一起去地质博物馆看看,让孩子学习一些有关地震、水灾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相关知识,让他从小就了解一些自然灾害知识,提高安全意识,掌握一些必要自救能力和救助他人的本领,面对灾害才能够应付自如。”
这种非主流的教育方式,从表面上看真的让人有些不解,一个6岁的孩子会对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有什么样的认知呢?“爸爸说了,想当解放军叔叔就得先学会自救,我学会了就可以救别人了,我就可以当解放军叔叔了。”6岁的鹏鹏天真地说。当灾害发生时,一个人所掌握的自救能力、逃生能力等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,正确有效地自保互救,是减轻伤亡的关键。亦或这种能力将会使他受益终生。这无疑也是六一节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吧。
带孩子感受乡村生活 学会珍惜
今年13岁的姝娅是一个比较叛逆的城市孩子,她有着非常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,从小学到初中,她的穿着用品没有一件不是名牌的,这让很多同学都羡慕她,一贯几近“奢华”的生活让她过早地懂得与人攀比,性情骄横。也正是由于父母皆为生意忙碌,常年奔波在沿海城市之间,而很少顾及到她,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的姝娅也不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,包括亲情。或许是为了寻找心理安慰吧,13岁的姝娅掉进了早恋的漩涡。
“哎,话说到头,还是我们只为生意忙,忽略了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,她现在变成这个样子,也不完全怪她,一半的责任在我们身上。这两年我也想明白了,生意不是一辈子的事,我的孩子能够成才,能够立足于这个社会才应该是我一生的事业。”姝娅的妈妈高女士平静地说。她告诉记者,由于平时生意较忙,她和老公一直奔波在上海、福建等地,一年除春节回家一趟外,平时很少回家,根本就不知道孩子的每一个六一都是怎么过的。
“以前,我们只是按时给家里给钱,尽量供着她吃好、穿好。一心总想我们挣钱也就是为了她以后的生活好过。可现在,我才发现自己错的一塌糊涂,有了钱能有什么用,孩子不能健康成长,那才是一辈子的遗憾。”高女士说。介于女儿的情况,高女士和丈夫把生意阵地转到了兰州,每天陪在女儿身边。
“我之所以这么拼命地赚钱,主要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山村,家里穷得什么都没有,那时候我们基本就没过过六一。我也从小就立志要赚大钱,把父母接到大城市里过好日子。虽然说没赚到什么大钱,但过日子已经绰绰有余了。今年六一,我就想借这个机会,把姝娅带到老家让她感受一下乡村的生活,让她和老家的同龄人交流交流,希望能像湖南台演的变形计那样,能让姝娅感悟到一些生活的不易,学会珍惜。”
其实,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,姝娅并不是个例,很多家长忽略了孩子本身,为钱而忙碌,他们的孩子都是想吃什么家长就给买什么,想玩什么就玩什么。可是看看农村的孩子,节日对他们来说并没有特殊的含义,该怎样生活还是照旧,城里的孩子们都生活在蜜罐中,也许根本体会不了生活的艰辛,作为家长,很有必要为孩子补上这一课。
“我的节日我做主”
六一儿童节即将来到,这本是让孩子们欢欣雀跃的时候,可不少孩子却忙得不可开交,除了应酬各种活动外,还要上兴趣班,做自己的作业,即使家长也陪同的非常辛苦。“这过个六一,我都快烦死了,每天除了陪她写作业,练琴外,还得看她跳舞,周末还得陪着去学琴,画画,我都快累死了。”80后妈妈王丽丽向记者大倒苦水。其实,她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,那就是在她陪同的过程中,其实主要任务还是由刚满六岁的女儿萌萌来完成的。
上周五,萌萌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选拔优秀节目,她跳的舞蹈被选上要参加区六一儿童节汇演了。“宝贝,你们老师说了没,区上的文艺演出什么时候演?这个六一你想怎么过?”80后妈妈王丽丽关切地问刚上一年级的女儿。“妈妈,六一是我们小孩的节日,能不能让我为我的节日做一次主?”还不满7岁的女儿萌萌竟然想给自己的节日做一次主。在得到了妈妈肯定的答案后,萌萌悄悄告诉妈妈,5月31日,她和同学们代表学校参加区上的文艺汇演,活动结束后,她想好好休息一下。“六一了,我能不能不写作业,也不练琴,更不要让我去画画,您和爸爸带着我去广场喂鸽子,滑轮滑,看草地,好不好?”萌萌简单的要求让记者吃惊不小。而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却恰恰反映出了如今“望子成龙”心切的父母们强加在孩子身上超负荷学习带给他们的压力。
“六一本来就是孩子的节日,当然应该由孩子们来做主,孩子的创意是无限的,他们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让自己快乐,也让他人快乐。作为家长,应该相信孩子的创造力,并且发展孩子的创造力。”从事幼教工作近30年的赵老师如是说。“给予孩子物质上的快乐其实是最浅层次,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,这种快乐才是最大的快乐。当孩子有了一个创意,做父母的首先应该配合去做,并且适当变换花样,看孩子能否接受,这个时候来不得半点儿强迫。因此,要想让孩子过一个有创意,有意义的六一,关键是做父母的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创造力,适当地引导他们,当孩子得到思考和由思考获得快乐的时候,他一定是最快乐的。”
“亲子”让孩子更快乐
徐斐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妈妈,但她有一个习惯,就是从女儿佳佳3岁起,每逢六一她都要和丈夫带孩子去一个地方,然后给孩子拍一套写真集,并配上父母对女儿的祝福。这位细心妈妈的做法的确比较特别,也让人感动。如今9岁的佳佳已经有了6套有关六一的经典记录。马上到六一了,佳佳也和妈妈筹划着拍第七套写真集了。
“如今的孩子,不愁吃穿,新衣、新玩具平时隔三岔五就给买,照片更不用说,拿着手机想拍就拍了,但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却不多。我们每年六一都会带佳佳出去玩玩,给她拍一套写真集,我想等她长大了,能看到自己在每一个六一留下的快乐身影,她将会很开心。毕竟这将为她的童年时代留下美好回忆。”徐斐笑盈盈地说。
“我们班别的同学都不记得他们以前的六一是怎么过的了,可我就知道,因为我有妈妈给我准备的写真集,翻开每一本,我都能回忆起当年过六一的情景。”佳佳抱着妈妈的胳膊说。
而80后妈妈余嘉则选择了“亲子游”。“说实话,我感觉自己还没长大呢,就已经着手为儿子过六一了。还不如我们一起过,我已经想好了,今年六一是我家宝贝要过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,应该过的有意义一点。平时玩具、衣服也没少买,也不差六一买一件两件的,我和老公已经商量好了,我们想带他去西安玩一圈,一方面让孩子感受不同城市的不同生活,更重要的是我和老公也趁着陪孩子玩的机会疯玩一把。”余嘉告诉记者。此次趁六一外出,还是她和几个闺蜜共同商量的结果。“平时大家工作忙,很少能凑到一起,好不容易借孩子的光,大家一起重温一下过六一的感觉,也让孩子们一起开心地玩玩,增长他们的见识。”
郝梅惠女士给孩子过六一的想法简单而亲切。她告诉记者,他们全家打算在六一当天出游一趟,为此,她特意买了三套亲子装。“穿着亲子装,既温馨又不容易走散。”郝梅惠笑着说,“我们一家三口都是苏格兰格子上衣配淡蓝色牛仔裤,白色运动鞋,六一那天就准备全家穿这套衣服一起出去玩。谁看见都会知道我们是团结快乐的一家子,我想很多人都会效仿我们的。”
网友语录
劈柴刀:说实话在我们乡下好多十来岁大的孩子,也不知道军乐鼓是啥玩意儿。人过中年老矣:带孩子去乡村找一家同龄儿童一起过,或是接过来,一起去书店买书一起好好吃一顿,嘿嘿不敢高声语:儿童时代,六一是我们最向往的节日,能打军乐鼓便已很自豪了,若能打旗领队更是自豪。如今,要准备给自己的孩子过六一了,却不知怎么个过法了。您认为怎么过有意义?您准备给孩子怎么过?说来大家参考参考。
(责任编辑:鑫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