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谈到自己的创业故事时,何生龄坐直腰板,欲语还休。如今刚到而立之年的他,更想将独立的洗衣店发展成连锁店。记者 吴少华 文/图
电话超市助他完成学业
初见何生龄,他刚从瑞德摩尔办完事赶回来。健硕的身材、充满自信的谈吐,是何生龄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。
提及创业的初衷,何生龄说他是“被逼出来的”。
生龄出生在白银的一个小山村。自从懂事起,他一边跟着父母种田,一边照顾着弟弟、妹妹,生活的艰苦打小就让何生龄铭记心中。
2002年夏季,何生龄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甘农大经济管理学院,全家人的希望也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。
“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发现学校里用公话的学生很多,我突然想到这也许是养活自己的机会。上网一查资料,发现当时很多外省的校园流行开电话超市。”何生龄在学校里找到一个小店面,用剩余的生活费,购买了几部二手电话,做起了电话超市的生意。“多亏了电话超市啊,都是它的支持,才让我完成了学业。”
骑车走街串巷做市场调研
2006年6月,何生龄从甘农大毕业。怀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,他选择留在兰州就业,没有钱、没有背景的他只能在这个城市里四处碰壁、受人冷眼,尽管非常努力但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。无奈之下,何生龄选择去新疆打工,那里的工资待遇要比在兰州打工多出一倍。
“其实选择去新疆打工,不仅仅是为了高工资。我要走出去,多看看、多学学,为今后的生活做好铺垫。”忆起曾经的打工生涯,何生龄说:那是个就业、失业、再就业的循环过程。“通过在外面打工,我发现这样的生活无法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,不是最终的出路,我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。”
短暂的打工生涯结束后,何生龄毅然选择重回兰州。“我重新回到这座城市的目的很明确,就是找项目、选位置,自己创业。”
2009年初,何生龄开始了他艰难的创业之旅。
“起初,每天天一亮我就骑自行车满大街转悠,观察途经路段的沿街铺面有哪些,并将我觉得能行的项目一一记下,天黑后回到租住的房子,逐一分析。通过很多行业的市场调查与综合对比,我选择了成本低见效快的洗衣行业,而为了找个好位置,我又利用两个月的时间走街串巷,计算人流,最终决定将店开在麦积山路附近。”何生龄说,他已经记不清骑自行车满街跑的日子里,车链子断过多少回了。
“选他当老公没让我失望”
要开店,资金从哪里来?成了摆在他面前的第一大难题。“既然决定做,就不能被资金难倒。”何生龄一再告诫自己。让他感到欣慰的是,自己开洗衣店的想法得到了老婆一家的全力支持,第一笔5万元的启动资金到位了。随后,何生龄又从街道上办了5万元的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。
2009年4月,何生龄的洗衣店在麦积山路正式开张,经营面积45平方米。起初,主要是自己和老婆打理生意,为了能按时交货,他经常和老婆加班到深夜。提起那段日子,何生龄最心疼的是老婆,为了不误工,怀孕6个月的老婆硬是和他并肩奋斗。
说起老公何生龄,长相清秀的她说,他们是同学,他们的婚礼,比电视剧《裸婚》还“裸婚”。“连结婚照都没有拍,婚纱也没有穿,我们‘裸’得很彻底。选择这个穷小子做老公,就是看中了厚道的人品和身上的这股子拼劲。”
“既然已经开始做了,就要坚持,坚持不懈地努力,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有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,因为顾客在你的店里失望几次,就会对你的经营能力产生怀疑,对你的服务质量产生质疑,这样会流失大量的新老顾客。”何生龄明白,作为一个经营者,就必须要随时准备应付各种问题。
(责任编辑:鑫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