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村“富二代”城市变形记

时间:2012-03-31 07:35来源:鑫报 作者:程健 点击: 载入中...

  去年,在龚家湾十字往西几百米,还能看到一个叫“映文生工作室”的店面,集打印、广告牌、照相、维修电脑为一体的小小工作室。可一年时间不到,生意不温不火的小店就关张了——不是老板冯俊撑不住,而是人家揣着资金、技术、经验和梦想下杭州去了。

 


资料图片



  ● 在当时、当地屈指可数,钱多得令许多人嫉妒。
  ● 别家的娃连个馒头吃不上,他却是奶粉加鸡蛋。
  ● 安逸的工作不适合贪玩的冯俊,他被开除了。
  ● 走在他乡异地,举目四方无亲,第一次感到无助。
  ● 我怕的要死,做梦都梦见自己的指头被切掉了。
  ● 失去了第一份很舒服的工作,辗转开始做苦力。
  ● 哭诉在那个寒冷的深夜,刺痛了多少农村娃娃?
  ● 半年时间,他连着跳了三家公司,最后跳到兰州。
  ● 第一家公司对我帮助最大,至今我难以忘怀。
  ● 一个电脑“研究室”,根本不像一个赚钱的小店。
  ● 自己不开店,永远不知道开店的艰辛和困难。
  ● 一年的失败让我明白什么叫‘当老板’,呵呵呵。


  钱多得令许多人嫉妒


  这是真的。


  冯俊出生于1988年,在天水一个农村长大,父母都是农民。如果把时光倒退回90年代,他的成长环境可谓富裕安逸:祖上是当地的地主;父亲是高材生,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一家国企,后来因为疾病内退,每月有将近一千元的补助费;爷爷是退休工人,每个月退休工资是一千五百元。这两个数字,在当时、当地屈指可数,钱多得令许多人嫉妒——更可怕的是,他还有个县长姑父。


  所以,那时候的冯俊在当地堪称“富二代”。别家的娃娃上学连个馒头都没得吃,冯俊却是一包包的奶粉加鸡蛋;别家的娃娃还没吃过五毛钱一袋的方便面,冯俊却是七毛钱一袋的“双胞胎”。


  正是这种安逸、富裕的生活,让冯俊从小到大没受过农村娃娃应该经历的苦与累。也正是因为这样,他贪玩、耍酷,“别人都在学习,我却在逃课、打篮球、学抽烟、听歌、在河里玩!”


  时光在贪玩中消逝得很快,转眼跨入21世纪,经济飞速增长,物价跟着飞升,冯俊家的收入一点没变,开支却是大增:父亲的病情加重,兄弟姐妹们花钱的地方多了,曾经的富家子弟变成了普通人。


  把钱当废纸,喜欢结交朋友


  2004年,冯俊初中毕业,拿着四百分的中考成绩,上了省机械技校。三年中专生活,就像三年初中一样在嬉闹中转眼即逝。“我唯独的收获是谈了一次恋爱。”


  不过,他有一点常人难及的“长处”,也是娇生惯养出来的毛病:把钱当废纸,喜欢广交朋友。因此,他被校领导推荐到了太原富士康分公司。“混了一个月就当了个线长,就是流水线线长,呵呵,每天的工作就是喝茶。”然而,安逸的工作不适合贪玩的冯俊,他被开除了。


  第一次感到无助


  走在他乡异地,举目四方无亲,冯俊第一次感觉到了无助。


  “那是08年啊,奥运会正在举行,全国到处感觉很热闹,我却很孤单,不知道何去何从,觉得自己于世无关。”背上行李,摸摸口袋中的一千块钱,他跑到了浙江一个朋友打工的地方。干的活很简单:打磨暖气片、水龙头、铁水壶。失去了第一份很舒服的工作,辗转开始做苦力的冯俊觉得:“没脸回家呀,呵呵,女朋友因为我养不起她分手了,那时候就一门心思想挣钱,就拼命地干活。”


  那段日子,是冯俊最艰难、最痛苦的日子。“吃的饭很‘好’啦,每顿都有肉,半生不熟,肉上面的毛也很长,大白菜都是生的,连点油味都没有。”


  在那个工厂,他只干了半年,攒了将近一万块钱。腊月二十四,他回到老家,晚上,和朋友聚了聚。酒过三巡,醉意朦胧,开怀大笑之后,冯俊点着一根烟深吸一口,宛如深秋的茄子,沧桑不堪。朋友们被他这一举动所惊呆,都齐齐望向他,却见他双眼朦胧,两行热泪滚滚而落。


  冯俊一把揽住关系最好的一个正在上大学的朋友哭了出来:“兄弟,好好学习,多少人给我说过多少次,现在不好好学以后会后悔的,我不信!但是现在我真的后悔了!在工厂,零下十几度的天气,我只穿一件单衣,汗流浃背,晚上下班不用凉水冲澡脏得没法睡,看着那些工友们的手指头硬生生被机器切下来,我怕的要死,做梦都梦见自己的指头被切掉了……”


  刺痛了多少农村娃娃


  他说了很多,朋友们听累了,渐渐地走了,剩下那一个还在听,跟着冯俊泪流满面。“我不知道再能干什么,我不想再去那样的地方打工,可我啥都不会,废人一个啊!我爸是那个样子,我爷爷都八十多岁了,我拿什么撑起这个家?”冯俊的哭诉在那个寒冷的深夜,刺痛了多少步入社会的农村娃娃?没人知道……


  一言未发的那个朋友临走之前,给他写了一张纸条压在了枕头底下:兄弟,你想要吃一口轻松饭,就必须努力,我的阅历少,不知道你能干什么,我是学计算机的,我只知道干这一行应该很轻松,你要是想的话,你先去小广告公司,钱少苦多,只要你吃得了苦,学会东西跳槽,再学再跳槽,你就会成功……


  冯俊并没有这样做,他回过头去了中学上初三!顶着无数压力,他日夜苦学,遗憾的是经过半年拼搏中考550分,距离上高中还差几十分。无奈的他想起了那张纸条……

 

  工资也随着跳槽不断上涨


  冯俊去了杭州,看见广告公司就往里钻。“懂不懂计算机?不懂?不要!”“不要!”“不要!”……看过多少冷眼,受过多少拒绝之后,有心人天不负!他找到了一家图文公司,以每月1000元的工资被录用。


  说起那段日子,冯俊开心地说:“计算机方面,我啥都不懂,只能干苦力,忙完了就站在那些设计师后面看,看得多了就想捉摸,慢慢地学会了一些东西。”后来,他的工资涨了。于是,买了一台笔记本,下班回家后自己试着学习白天看到的东西,不出一年,他已经掌握了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以及CAD描图等技能,还学会了捣腾计算机的结构和修理。


  “第一家公司对我帮助最大,至今我难以忘怀,在那里我学会了许多东西,也改变了我的人生。”随后,他不断跳槽,工资也随着跳槽不断上涨,2000元、3000元、4000元……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,他连着跳了三家公司,最后跳到兰州。


  一年失败让我明白什么叫当老板


  “我没想过自己开店,只想着学好了本领可以吃口轻松饭,兰州的老板很不错,对我很好,因为公司业务繁忙,我也就帮着做了一些相关的工作,这给我奠定了开店的基础,也让我有了开店的想法。”让冯俊意想不到的是,当他打算独立开店的时候,老板居然把自己的一些旧设备和小客源给了他。冯俊拿着自己积攒的一万多块钱开起了“映文生工作室”。


  因为资金少,他没法开大,更没法开在繁华地段,龚家湾的房租每月三百元就够了。冯俊的工作室里摆放着自己做的大头贴照相机、各种电脑零件、打印机、复印机、床、灶具等,俨然一个电脑“研究室”,根本不像一个赚钱的小店。对于这一点,冯俊傻傻地一笑:“我不在乎,这一年只是我的创业实习,自己不开店,永远不知道开店的艰辛和困难,最关键是不懂得怎么去经营,现在好了,一年的失败让我明白了什么叫‘当老板’,呵呵呵,我相信我能干好。”(二期训练营地供稿)

(责任编辑:鑫报)
>相关新闻
  • 弘扬志愿服务“主旋律” 安宁区多措并举助力文明创建攻坚战
  • 进企业听实情解难题——沙井驿街道搭起服务企业“连心桥”
  • 安宁区刘家堡街道:以“网”阻击构筑社区“1+4+N”防控体系
  • 安宁区“三举措”持续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
  • 1300碗牛肉面送给一线抗疫者雁南街道携手“唏嘛香”送温暖
  • 安宁区法院:“隔空”办案显优势防疫解纷两不误
  • 顶一下
    (1)
    100%
    踩一下
    (0)
    0%
    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推荐内容
    网站简介  |  保护隐私权  |  免责条款  |  广告服务  | 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  |  联系我们  |  版权声明
    陇ICP备08000781号  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  建议使用IE8.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
    Copyright © 2010-2014 Dxbei Corpor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